Search


記得民國96年5月,我到訪日月潭,看到碼頭上空無一人,船家都向我抱怨:我們聽政府的話,買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記得民國96年5月,我到訪日月潭,看到碼頭上空無一人,船家都向我抱怨:我們聽政府的話,買了新船,卻一直「等無人」;空有好山好水、卻無人到訪的情形,讓我覺得很感慨。當天,我站在碼頭上發表了「觀光政策白皮書」競選政見,誓言重振臺灣的觀光產業。

回顧民國40年代,來臺旅客只有一萬多人。60年,政府成立了觀光局,5年後的來臺旅客人次第一次達到百萬;第二個百萬花了13年、在民國78達成;到了民國94年才突破第三個百萬。這200萬人次的成長,前後花了30年左右。

但近6年我們的觀光產業呈現飛躍發展,從96年的371萬人次、97年384萬,98年439萬、99年556萬,100年608萬、101年731萬,到102年增為801萬人次,6年增加430萬人次,每年攀登一個百萬門檻,超過上任前人數的兩倍多(215%),也創造出新臺幣3,748億的年度外匯收入,並增加了交通、旅遊、餐飲、百貨業十多萬個工作機會。根據聯合國世界觀光組織(UNWTO)的統計,中華民國2013年入境旅客,比2012年成長9.7%,是全球成長最快國家的第10名。在國際不景氣的逆勢中,還有這樣的成長,真的是非常不容易。而日月潭風景區的遊客,也從96年的105萬、到去年攀升到540萬,成長超過5倍。現在日月潭碼頭上不再是船家「等無人」,而是旅客「等無船」了!

此外,國際媒體對臺灣的觀光魅力也是讚譽有加—《紐約時報》選出2014年全球52個旅遊必訪地點,臺灣名列第11位;「美國有限電視網」(CNN)的「GO生活旅遊網」也列出臺灣10好,推薦臺灣夜市、無線上網環境及主題餐廳等;英國《衛報》選出2014年40個必到景點,臺灣以美食躋身其中。這些在在顯示臺灣觀光的國際品牌意象,已深植國際友人心中。我住在臺灣幾十年,第一次感覺到我的國家,在世界上也逐漸成為一個觀光國家了。

今天的成就,除了要感謝觀光業的從業人員,不眠不休的為臺灣觀奉獻心力,也是全體國民共同努力的成果。臺灣相對低廉的物價、十分良好的治安,在觀光客中早有口碑。同時,除了「美景」、「美食」,我們人民的好客、友善、熱情、誠實(拾物不昧)等「美德」更是吸引訪客的重要理由;現在再加上「美容」、健檢、重症治療等國際醫療的「健康」,這「4美1健」將會是臺灣觀光的新招牌!

以臺灣的各項條件,絕對是「天生麗質難自棄」,我們要對自己有信心,繼續增加投資、提升品質、創造價值,打造出優質的旅遊環境,讓每位訪客都回味無窮、一來再來;觀光,將是我們最好的出口產業,也是最好的國民外交。

(相片說明:103年2月11日 馬英九總統出席「2014觀光節慶祝大會」)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「改變已經發生,改革不能中斷,台灣不能走回頭路,台灣要繼續向前行!」讓我們一起為中華民國加油、為台灣讚聲。
View all posts